这个“极客团队”,斩获公安科技最高奖!

“这是全国公安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站在领奖台上的苏吉成脑海中不禁浮现起那个在大家激烈争论后突然灵光乍现的下午。

“极客”团队的“头脑风暴”日常

毕业于湖南大学计算机系的苏吉成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毕业后进入“互联网大厂”,而是选择了加入警队,这可能是源于他一直认为“抓坏人更有成就感”。在网安岗位上,他很快就成了“技术尖子”,在一系列网络犯罪案件侦破中屡立战功,组织决定将他调到交警支队科技大队负责智慧交通建设管理工作。“以前你用代码破案,以后要想办法用代码治堵!”专业跨度这么大,一开始苏吉成还有些犹豫,但领导的这句话一下子激起了这个“技术控”的好胜心。“哪里红绿灯坏了,哪里监控没信号了......”科技大队承担着繁杂的交通设施维护工作,同事眼中的科技大队每天都加班很晚,但不知道的是一场场“头脑风暴”正在这里激荡碰撞。

这里有一个大家不约而同的习惯,日常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就会随手写在白板上,闲下来时就坐在一起研讨解决思路,交通拥堵点位识别难就是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能否让海量的交通数据说话,快速识别堵点?”带着这个执念,苏吉成带领科技大队借助“姜廷顺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与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专家学者联合组成科技闯关团队。团队成员熬过了数不清的通宵,为了验证一项数据跑遍大街小巷,经常因为某项技术细节深更半夜吵得面红耳赤。一次单位组织体检后,大家一起乘车回单位,途中仍在激烈地讨论问题“能不能像CT机检查身体那样,把道路‘切成段’,用速度差定位堵点?”这一新思路让大家兴奋不已,立即沿着这条路线继续攻关。

经过2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最终攻克了难关,团队研发的公安交通道路拥堵点快速识别与精准处置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4年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基于该技术设立的“快反平台”,可像做CT一样对城市道路进行虚拟切片,秒级锁定拥堵起始点位,自动调用周边摄像头查明成因,“如果原因出在信号灯,我们就立即远程调整信号灯配时。如果是交通事故等原因,系统则直接指令最近警力现场处置。”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多个城市应用推广,为缓解大规模严重拥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据背后的幸福感密码

“技术不是冰冷的,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数据读懂老百姓的期盼。”聊起AI、大数据这些新技术,少言寡语的苏吉成有着“技术控”独有的浪漫。2024年9月,某小区业主通过民意平台集体反映早高峰拥堵,苏吉成立刻组织团队分析快反平台近半年的通行数据,认为增加信号灯可以解决小区路段拥堵问题。三天后,施工队进驻安装调试完成,早高峰拥堵指数从9.2骤降到3.8,业主代表专程来到大队送来锦旗表达赞许。2024年,大队根据群众的诉求优化调整信号灯配时1184次,群众关注的20个路段拥堵时长降超50%,12345热线交通投诉量下降36%,百度地图“红绿灯幸福榜”2024年大连连续三季度夺冠,数字的背后既是科技的人情味也是群众的幸福感。

从地上到天上的跨越

"嗡!"2024年8月的一个深夜,在金普新区大桥上引擎的轰鸣声撕裂夜空。在此聚会的“飙车党”本以为凭借速度“来无影去无踪”,却不知现场上空的警用无人机早已将全部违法行为尽收眼底,团伙被公安民警一网打尽。

“光盯着地面不够,咱们得研究‘立体作战’!”最近几年苏吉成把目光投向了天空,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警用无人机在疏堵保畅、违法打击、巡逻管控等方面的应用,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被公安部交管局确定为合作研究单位,共同开展警用无人机应用课题研究。“我们的技术只是1.0版本,现在火热的AI大模型技术,是我们下一个方向!”

夜幕降临,科技大队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在通往未来的赛道上,苏吉成与“极客团队“将目光投向更远处。

来源: 大连公安微信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